“轴”转五洲“承”运四海 小轴承 *** 上腾飞翅膀“转”出大市场

转载 特色之乡 2
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  时间:2025-08-26





  轴承,被誉为工业的“关节”,是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。大到高铁、风电,小到家电、手表都有它的身影。很多人不知道,在山东省聊城市的一座小县城,这里不仅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轴承生产基地,还是中国更大的轴承交易市场。在这里,每年轴承产业营收达500多亿元,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。“轴”转五洲,“承”运四海,关于轴承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。


  早上6时,在临清市烟店镇,当之一缕阳光刺破薄雾,一场不同寻常的“农村大集”已然人声鼎沸。千余摊位沿街铺陈,叫卖声此起彼伏。但这里不闻鸡鸭鱼肉的市井气息,也不见文玩古董的岁月沉淀,空气中弥漫的是机油与金属的硬核味道。这里交易的,是驱动现代工业运转的精密“关节”——轴承。


  烟店轴承大集已风雨无阻24载。然而,这只是冰山一角。步入烟店镇区,目之所及铺天盖地的轴承广告牌如钢铁丛林般耸立,7000多种型号轴承在此汇聚,实现了全品类、全尺寸的“轴承宇宙”覆盖。


  临清市烟店镇 *** 林玉恒介绍,这个产业是由贸易到制造,开始的制造是由 *** 、维修、翻新开始起步的,首先经历了打假的阵痛。


  “打假风波”让不少企业难以存活,然而这恰恰给了临清之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。2014年,国家提出“促中国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”。临清市乘势而上,在现有基础上迅速调整轴承产业结构,打造自有品牌。


  在烟店、潘庄、唐园三镇长约8公里、宽约5公里的区域内,设置轴承产业 *** 区。三镇各司其职:烟店镇主打轴承产业制造,潘庄镇聚焦轴承仓储物流,唐园镇着眼轴承零部件加工。一套精密轴承需经历的锻造、车、磨、热处理等20余道工序,都能在这三个乡镇找到相应企业生产加工,这在全国独一无二。


  福建人蔡梅贵20年前就来到了临清,主要从事轴承贸易。一开始他认为,相比于制造型企业,做贸易风险要小一些。但随着临清轴承产业的规范化运行,蔡梅贵也大刀阔斧进军了制造业,把厂子安在了主打生产加工的烟店镇。其主营的非对称调心滚子轴承成为山东省轴承行业的“单项冠军”,产销量位居全国之一。与一般对称轴承不同,这种非对称的设计能让水泥罐车、矿机等大型机械在恶劣条件 *** 畅运行,且终身不用更换轴承配件。


  企业负责人蔡梅贵介绍,它把有限的空间集中到一边,使用当中有到10—12度的倾角,直接超越德国的轴承寿命。目前,已经整批批量生产,也一直在国内在用,出口欧美比较多。


  在环保压力下谋求高质量发展之路


  合理的产业布局让临清彻底摆脱了“贴牌加工”的历史,而三乡镇各有侧重、避免内卷式的生产模式也催生了5000多家轴承相关企业,个体从业者达到1万多户,20万人从事轴承的加工、生产和销售。可蓬勃发展的轴承产业,接下来却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。


  2018年,国家 *** “打赢蓝天保卫战”计划,修订完善高耗能、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。这对于临清的不少轴承企业来说,面临着“治污要赔”“不治要停”的难题。


  李凤龙的小厂就是被关停的314家企业中的一个。当时,他刚把自己的轴承小作坊从村里搬到镇上,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却被浇了一头冷水。


  眼看着企业停工,临清又一次站在了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。痛定思痛,当地立即成立由市委牵头,工信、科技、商务等部门和乡镇 *** 组成的轴承产业链专班,一口气投资建设7个轴承园区,建设标准化厂房,统一办理环评手续,引导小微企业向园区 *** 。


  临清市委 *** 、 *** 周超介绍,通过给企业配套的污水处理厂,配套固废处理,解决了生产环保的问题。这些小企业入园以后,人工成本以及用电、用水成本都降低了,实际上提高了企业的产业竞争力。


“轴”转五洲“承”运四海 小轴承插上腾飞翅膀“转”出大市场-第1张图片-

  数字融合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“关键招”。也正是借助环保促转型的这一契机,临清市三步并作两步,让企业进园区的同一时间,直接开启轴承的数字变革创新,所有企业统一“上云”。在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上,企业可以向上统一找精品钢货源,向下依托同一个品牌统一打市场,一年交易额达3亿多元。


  目前,临清市5000多家轴承企业中,规上企业达116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7家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84家,专精特新发展已成为轴承企业的新潮流。


  紧抓“ *** ”机遇 临清轴承 *** 上腾飞翅膀


  以贸带工、以工促贸是临清市轴承产业发展的独有特色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临清扎下阵脚,整个临清的轴承产业也占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。大伙都想着往国际市场去闯一闯,然而,在外国客商眼中,临清轴承名不见经传,外贸之路起初并不顺畅。


  华工轴承是临清市更大的轴承生产企业之一,其生产的风力发电轴承年产量达8000套,主要作用于风力发电的扇叶转动轴。早已被国内市场认可的华工,却是苦于打不开国际市场。


  面对困局,临清成立由 *** 、协会、企业三方参与的轴承进出口贸易促进会。由贸促会嫁接国外客户和本地资源,企业通过贸促会间接出口。


  一方面往外走,另一方面就把外国客户请进来。临清市办起了轴承、零配件及专用装备展览会,连续9届展会,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临清洽谈合作。


   *** 齐下,带来的是临清轴承产业年出口额达到45亿元。然而,距离真正的产业跨越还差最后一关——物流。


 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,当国家提出“ *** ”倡议后,万事俱备的临清迎来了腾飞的机会。当地与山东港口集团、济南铁路局等部门合作,成立鲁西国际陆港。开通长江以北地区首条马士基全程提单专列,实现临清和世界任一港口的互联互通。


  临清市青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青介绍,通过鲁西国际路网班列运输,相对于汽运来说运输成本降低了15%—20%。海关监管 *** 作封关运营之后,他们又为当地的轴承企业提供了便利的通关条件,实现了一次清关、一次查验、一次放行,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。


  临清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张绍山介绍,轴承出口企业只要下单要出口,从临清到目的港全程运输物流全部由内陆港提供全程服务,这样就是“门到门”。


  “临清号”东连海上丝绸之路、“鲁疆号”西接欧亚 *** 桥、“齐鲁号”深度融入“ *** ”。如今,每天下午18时,一列列装载着轴承的图定班列就会从鲁西国际陆港出发,通江达海,运往世界各地。


  转自:央视网


标签: 五洲 腾飞 四海 轴承 大市场

上一篇从调味品到大健康产业 “中国醋都”酿出新赛道

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