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树镇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南部,这里汇聚了20家炻瓷生产企业。一块块不起眼的泥巴,经过炼泥制釉、成型精坯、入窑煅烧等工序,神奇地蜕变成色彩缤纷、造型各异的碗、碟、盘、杯、瓶。它们走南闯北,漂洋过海。
炉窑里的一把火,烧出了精妙绝伦的炻瓷,也烧出了嘉树“炻瓷之乡”的美誉。在这里,每年超3亿件炻瓷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占全球市场的30%。因为产业兴旺,嘉树百姓生活殷实宽裕。
清早,渗泉村村民黄翠林与丈夫、母亲结伴而行,步行几分钟便来到益嘉瓷业,开启了一天的忙碌。
在黄翠林工作的益嘉瓷业,有500多名产业工人,因就业门槛相对不高,绝大多数员工是镇内的普通农民。近十年来,他们的工资翻了一番。“家有菜地和农田,在家门口上班,生活成本低,3个人年工资约20万元。”黄翠林说。
车间内,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,传送带每日下线7万件炻瓷产品。厂房外,载着集装箱货柜的大货车整装待发。不日,这批炻瓷产品将漂洋过海,走向异国他乡。
但曾有段时间,这片火热差点“降温”。2014年前后,劳动力成本上涨、国际市场波动,更要命的是企业间内斗:你挖我的技术员,我压价抢你的订单,利润薄得像纸。
“不能各自为战!”嘉树镇 *** 委、镇 *** 入企调研,最终拍板:成立产业协会,抱团取暖。
2016年,嘉树镇炻瓷产业协会成立,并设立 *** 总支,后升格为醴陵市炻瓷产业协会,走上了一条“信息互通、技术互助、行业自律、资源共享”的抱团发展之路。
协会的“组合拳”很实在:统一设计徽标组团参加大型经贸展览展会;联合采购原材料,嘉树镇泰昌陶瓷年可节省成本近10万元;组织技术骨干每月开“技术 *** 课”,攻克了“釉面 *** ”等10多个难题。
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当地企业上班,每个家庭都与炻瓷相关。”在嘉树镇,穿境而过的岳汝高速与纵横交错的桎马线、嘉泗线,串联起一片风景:炻瓷产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,并带动了运输、纸箱生产等相关行业发展,为更多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。
“销售收入从2000万元到突破亿元大关,未来的发展空间依旧广阔。”益嘉瓷业董事长、醴陵市炻瓷产业协会会长谢泉英信心满满地说,尤其是国家“ *** ”倡议深入推进,为炻瓷“出海”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。
2024年,嘉树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0.99亿元,同比增长13.29%,炻瓷产业贡献了80%。目前,该镇炻瓷产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,生产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陶瓷饭碗。
转自:株洲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