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0日,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沙滩 *** 项目在广东 *** 的海陵岛落下帷幕,22支参赛队伍在柔软的金色沙滩上角逐。不久后,这座滨海小城将迎来另一场盛会—— *** 国际风筝邀请赛。
风筝早已成为 *** 的文化名片,作为“南鹞”的发源地之一, *** 有着“中国风筝之乡”的美誉。从19 *** 年开始举办全国乃至国际风筝节,到 *** 风筝节入选2024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,依托悠久历史、深厚群众基础以及特色非遗技艺, *** 风筝已走向世界。
如今, *** 更赋予风筝超越文化符号的意义,它正成为撬动城市能级提升的战略支点,以“小项目撬动大产业”。作为粤西城市, *** 发展风筝的思路清晰而坚定——不追逐规模化风筝生产,而是不断挖掘文化基因与场景创新,用一根风筝线串起滨海资源、非遗技艺、节庆习俗等不可 *** 的在地资源,转化为文旅融合的独特磁场。
今年,随着十五运会部分赛事的落地, *** 再次迎来发展的重要窗口。当小项目撬动大产业、当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,风筝将从一张名片成为提振文旅消费、提升城市能级的可持续动力引擎,并向外释放 *** “海丝名城”的独特魅力。
“亲友相邀郊外,登高放纸鸢……晚落始息。” *** 现存最早的县志,康熙二十年(1681)《 *** 县志》在《卷之一·风俗》中记载了这样一副场景:重阳节 *** 人邀请亲朋好友到郊外登高放风筝,直到傍晚才停歇。
340多年过去,这份对风筝的喜爱,在 *** 人的生活中依然清晰可见。每年重阳节举办的 *** 风筝节,来自各地的风筝爱好者 *** 控着龙头蜈蚣风筝、熊猫风筝、特技风筝等各具特色的风筝在海风中翩翩起舞,与 *** 美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。
中国风筝素有“南鹞北鸢”之分,而 *** 正是“南鹞”的发源地之一。 *** 风筝之所以生生不息,得益于深植于 *** 的独特自然禀赋与人文积淀。
从地理位置来看, *** 地处广东西南沿海,扼粤西要冲,属于 *** 带季风气候,背山面海、旷野辽阔,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。在海上放风筝,成为 *** 独有的体验。
在 *** 工艺上, *** 独特的技艺与传承造就了造型灵动、品类繁多且工艺精湛的南派风筝作品。 *** 风筝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漠阳风筝文化节被省列入岭南特色文化品牌之一。
“ *** 风筝最显著的特点是纯手工 *** ,所以风筝在放飞时是动态的。”广东省风筝协会常务副会长兼 *** 陈永雄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说。历代 *** 风筝 *** 艺人一直遵循严格的程序和 *** *** 风筝,融合“扎、糊、绘、放”四艺,在扎制和放飞上自成一派。
这种扎根于生活的技艺,造就了深厚的群众根基。从旧时家家户户制风筝迎重阳,到现在各家各户都以放飞风筝为乐,全民参与的氛围让这项技艺得以代代相传。
如今,这份源自民间的技艺,正乘着海风飞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。
自19 *** 年起, *** 市开始在重阳节期间举办全国乃至国际风筝节。在这30多年的发展中, *** 风筝节已经成为了我国颇具影响力的风筝盛会,是世界各地风筝爱好者心目中的精彩舞台。
数据显示,1990年以来, *** 共举办国际风筝赛事12场、风筝邀请赛7场。去年, *** 风筝节入选2024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。
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,2024年 *** 国际风筝邀请赛设4大类共12个竞赛项目,来自国内外62支队伍的210余名运动员在海陵岛共赴一场风筝的竞技盛宴,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为历届 *** 国际风筝赛之最。
*** 风筝节,已从地方民俗跃升为对外展示城市形象、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黄金窗口,不仅有效促进了文旅融合,串联滨海与文化资源形成主题旅游线路,同时带动了风筝手工业发展,将风筝元素融入文创及城市礼品,更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。
进一步推动 *** 风筝“走出去”,塑造品牌是关键。 ***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*** 组 *** 、局长曾超群指出, *** 将深入挖掘风筝文化底蕴。首先,深化保护与传承,数字化记录技艺流程,挖掘风筝背后的历史故事,丰富文化内涵。其次,设计风筝文化相关旅游路线,吸引国内外游客,推动“南鹞”文化走向世界。此外,将风筝元素融入城市空间及文创产品,借助短 *** 等平台传播技艺与节庆活动,持续提升品牌认知度。
风筝,无疑已成为 *** 更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之一。对比另一以风筝著名的城市山东潍坊,由于人口数量和城市能级的差异, *** 缺少庞大的风筝制造产业链,风筝更以“小作坊”形式“少而精”地生产。
如何推动阳风筝从1.0文化符号到2.0经济引擎的跃迁,以风筝撬动城市发展动能,成为 *** 下一步思考的关键。 *** 的思路更侧重于以风筝为媒介,通过赛事活动提升影响力,进而带动文旅等周边产业,实现“小项目撬动大产业”。
以风筝促进文体旅融合是关键所在。目前, *** 文旅主要依托海上资源发展,缺乏创新 *** 的旅游引擎项目,缺少体验 *** 较强的文旅消费新业态,尤其是智慧化场景、高质量 *** 景区、农文旅优质线路等产品供给力度不足。
风筝作为一项具有文化属 *** 的体育项目,具有很强的文旅粘 *** ,是 *** 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。
曾超群表示,应进一步创新风筝的表达形式,结合现代审美与科技,开发风筝主题文创和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年轻群体。其次,依托“全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中国风筝之乡”品牌,设计精品旅游线路,推动“南鹞”文化走向国际。
此外, *** 还将风筝元素与海洋文化、生态旅游协同发展,打造海洋运动赛事、夜光风筝活动以及特色民宿等多元体验场景;同时,将风筝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与文创产品,通过新媒体传播技艺与节庆盛况,持续提升 *** 风筝的品牌辨识度。
着眼更长远的产业生态培育,陈永雄建议, *** 可探索建立风筝主题综合体、举办国际 *** 风筝及文旅展销会、设立风筝技艺培训与体验中心等创新平台。这不仅能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参与风筝活动,还能有效汇聚 *** 、信息流与投资流,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在文体旅融合的实践中,赛事被视为关键的撬动杠杆。2025年 *** 市人民 *** 工作报告提出,探索“体育+”发展模式,做优做强“赛事经济”。依托赛事,一根风筝线正串联起 *** “风筝经济”的发展脉络。
以2024年 *** 国际风筝邀请赛为例,赛事配套的文旅消费季及夜光风筝嘉年华,融合了非遗展示、放飞体验、美食品尝和特色农产品展销,市内景区也联动推出优惠,初步验证了“风筝+体育+文旅”模式在促进文化交流、拉动本地旅游、展现“海丝名城”形象方面的成效。
展望未来,曾超群表示, *** 将继续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办高水平风筝邀请赛,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注入创新元素,并与专业体育赛事公司合作,着力提升赛事的观赏 *** 、吸引力、专业化水平和商业价值,致力于将 *** 国际风筝邀请赛打造成具有标杆意义的固定品牌赛事。
风筝文化带来的城市魅力与关注度,正转化为厚积薄发的产业势能。
近年来, *** 坚持产业立市,着力打造绿能之都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各类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2 *** 万千瓦、居全省之一。 *** 率先试点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,建成国内规模更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之一,海上风电建成装机容量600万千瓦、居全国前列。
风筝元素也将深度融入海洋文化,成为激活消费新场景的催化剂。8月8日,第二十三届南海( *** )开渔季新闻发布会透露,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海陵岛举行,同时将举办夜光风筝嘉年华、西海岸滨海摄影大赛、大角湾 *** 秀等配套活动。
“预测今年开渔季活动期间每日引爆近10万 *** 量,活动期间旅游收入超2亿元。” *** 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林艺超说。
大型体育赛事的落地,则为 *** 探索 “风筝+” 的多元价值路径提供了更高阶平台。今年11月,十五运会部分赛事将在 *** 展开,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窗口。
曾超群表示, *** 将借全运会整合本地文化元素,提升城市形象,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。将结合赛事举办非遗展示、风筝放飞、渔家文化体验等活动,并推出赛事、美食等主题旅游线路,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和游客推荐 *** 全市丰富的资源点。
从精工细作的风筝 *** ,到融合文体旅的创新实践, *** 正沿着一条差异化的路径,将风筝这张文化名片的魅力,转化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动力。(记者 谭砚文 实习生 宿旸)
转自:21世纪经济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