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z世代”用DIY把食用冰变社交货币 - 特色市场 -

“z世代”用DIY把食用冰变社交货币

转载 特色市场 1
来源:每日商报 

2024年夏天,“蜜雪冰城的1元冰杯”掀起话题热潮;2025年食用冰赛道又一次升温——饮料品牌汲赏把800克袋装食用冰的 *** 压到9.5元,农夫山泉、蒙牛、古茗等也集体上架冰杯。可以说,可食用冰这门生意在今夏,更火了!进入三伏天,杭州街头热浪滚滚,暑气蒸腾。当你汗涔涔地跑进便利店或奶茶店后,来一口冰饮是当时最痛快的事。最近,不少消费者认为在现场买一份食用冰DIY一杯冰饮更过瘾。

27日,记者探访了杭城不少便利店、奶茶店后发现,各个门店的冷柜C位已被各式冰杯占据。目前,市面上在售的食用冰主要分为两类:即纯净水冰杯,也就是原料只有水这一种成分的产品,可以是杯装或是袋装;另一种是有味道的冰杯,即包括咖啡冰杯、 *** 杯、茶饮冰杯等。这些产品成了95后、00后酷暑里的新型社交货币。

食用冰成“夏日流量明星” 

“z世代”将DIY冰饮玩成社交硬通货

27日下午,记者踏进全家便利店体育场路三店,瞬间的冷气并未盖过冷柜里食用冰的“存在感”。十余款食用冰整齐地排成三列,农夫山泉、汲赏等品牌映入眼帘,透明的密封塑料杯/袋里盛着方冰、球冰或呈褐色、紫色的果汁冰,容量在160—800克之间,售价3.5元到10元不等。“这三款纯水冰杯更好卖,其中这款165克整颗冰球售价7.9元,因融化慢,大多数人是买回去配酒喝的。”该店的店员一边补货一边透露。

据悉,当下食用冰不只是快速“降温工具”,95后、00后这批“z世代”甚至把它当成了社交货币。大部分消费者用它来DIY各类饮品:3.5元纯水冰杯倒进速溶咖啡液,就是一杯冰美式; *** 杯兑气泡水、茶饮冰杯调威士忌……用自制冰饮拍张照,加上滤镜发在社交平台上立刻收获点赞。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陈女士算了笔账:“一杯外带冰咖至少要10元,自己 *** 顶多6元就能搞定,味道也不赖!”

与2024年相比,今年因各大品牌入局食用冰赛道, *** 也越卷越低,甚至出现了大分量装的食用冰。如主打罐装饮品的汲赏将800克袋装食用冰定价在9.5元,“拎一袋回去,做玫瑰冷萃够全办公室人喝”,徐女士拎起手里的冰袋,笑着说道。另外,前段时间在山姆卖断货的农夫山泉两千克装的食用冰,也只售22.8元。

从1元尝鲜到巨头入局,食用冰仅用一年时间完成“出圈”。当3.5元的纯水冰杯成为年轻人酷暑里的“续命神器”,下一个待解的命题更是在 *** 战之外,要实现让消费者买得既开心又安心。

*** 背后的这本账:设备+冷链

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

“大品牌入局是个重要的商业信号,这说明行业看好冰杯市场的发展前景。”在武林路上主营茶饮店的戴先生透露,部分冰杯 *** 取决于生产设备和冷链物流的投入。据了解,一条食品级冰杯生产线动辄上百万元,加上生产出的冰块还要经过分销、冷链物流等环节。此外,冷链运输成本也比常温物流高出三到四倍。因此,规模越大,单位成本才能摊薄,这也形成了市面上零售端,3.5元到10元不等的 *** 梯度的现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食用冰的 *** 高低不等同于安全和卫生。目前国内对于现制食用冰,暂无 *** 标准。对于现制食用冰的食品安全,只能靠商家的自觉遵守。而冰块因受制冰机、运输环境等因素影响,极易污染,可谓是饮品店食品安全问题的“重灾区”。因此,不少消费者也在社交平台晒出“自救攻略”:趁着国补花几十上百元购入家用便携式制冰机,“既省钱又放心”。

在此,也提醒广大消费者,在选购食用冰时请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及密封完整 *** 。虽然食用冰在酷暑降温迅速,但食品安全更不容忽视!(沈艳)


标签: 世代 社交 食用 货币 DIY

上一篇黑龙江省首批 “TIR+冷链”模式俄肉进口业务落地

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