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果 *** ”全程溯源 产地直采+冷链物流
山东莱阳数智化转型成为产业升级新引擎
近年来,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,锚定“中国梨乡·生态强镇”目标,聚焦莱阳梨产业数智化转型、全链升级、农文旅融合、品牌增值四大核心领域,全面激活产业振兴动能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,莱阳梨品牌价值达19.75亿元,比2023年增长74.5%。
数智赋能 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
智慧梨园建设,提质增效显著。莱阳市投资400万元建成莱阳梨智慧示范园,覆盖400亩核心产区,配备120套智能监测设备,采用集成植保无人机与水肥一体化 *** ,实现病虫害预警、施肥灌溉精准调控,人工成本降低35%,优果率提升至85%。开发“梨园管家”App,为3000余户梨农提供全周期服务,技术覆盖率达90%。
产学研协同攻关, *** 瓶颈。莱阳市联合中国农业大学、青岛农业大学成立莱阳梨产业技术科研团队,引入张绍铃院士团队,攻克抗病品种培育、功能 *** 成分提取等关键技术,试验新品种亩产增幅15%,果品糖度提升2个百分点,研发梨多酚胶囊、梨酵素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12款。
数字化营销矩阵,拓展市场空间。莱阳市构建“线上旗舰店+直播带货+文化IP”立体营销模式,线上旗舰店年销售额达600万元;推出“古树认养计划”吸引50余名 *** 参与,认购金额达150万元;策划60场抖音直播活动,品牌曝光度与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。
三产融合 构建全域发展新生态
精深加工延链,提升附加值。莱阳市投资5000万元扩建梨膏加工二期项目,推出梨膏奶酪棒、冻干梨片等20余款新品,年加工能力达1.2万吨,产值超2.8亿元。创新“梨果分级拍卖”模式,单株采摘权更高拍出3万元,年拍卖收入突破120万元。
农文旅深度融合,释放消费活力。莱阳市投资1400万元升级梨乡风情旅游区,新建梨花广场、梨文化体验馆等景观30余处,举办“梨乡花语”赏花季、梨文化节等系列活动,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,带动餐饮住宿消费4000万元,开发文创产品50余款。
跨界联动,创新协同模式。莱阳市与京东、盒马鲜生等平台合作,推动“产地直采+冷链物流”模式,确保鲜果梨72小时可直达消费者餐桌。与周边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、濯村特色农业旅游区等景区共建旅游线路,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互换,进一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。
品牌引领 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
文化赋能,擦亮梨乡名片。莱阳市编纂《莱阳梨文化志》, *** 保护1200棵400年以上古梨树,打造清水河南岸“ *** 梨韵”夹河长廊4公里,2021年,“山东莱阳古梨树群 *** ”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;举办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、梨文化论坛等活动。
标准筑基,护航品质升级。莱阳市联合莱阳梨产业协会制定《莱阳梨种植技术规范》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细则》等标准,建立“一果 *** ”全程溯源体系,莱阳梨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%。莱阳梨入选2023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,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2024年品牌价值同比增长74.5%。
全域推广,抢占市场高地。莱阳市组织企业、联合社到北京、济南等地,参加国际果蔬·食品博览会、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展销会等,拓展莱阳梨产品线下渠道;运营微信 *** 号、微博、抖音等新媒体矩阵,发布宣传内容80余篇,吸引1200万余人次浏览;开展统一品牌包装授权,规范市场秩序,提升梨果品质和市场占有率。
生态优化 筑牢产业振兴根基
政策赋能,激发主体活力。莱阳市成立“梨产业服务专班”,落实领导干部包联机制,解决企业用地、融资等难题25项,争取专项资金 *** 0万元。与建设银行合作创新推出“梨农贷”“梨园险”等金融产品,发放低息 *** 1500万元,惠及农户300户,参保梨园2.5万亩,风险覆盖率达90%。
人才引育,强化智力支撑。莱阳市实施“梨乡英才计划”,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,培育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50人,吸引20名青年返乡创业,联合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建梨产业学院,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00人。
绿色发展,践行生态理念。莱阳市推广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 *** 使用,采用生物、物理 *** 防治病虫害;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,改善土壤环境;探索梨树枝条粉碎还田、废弃果实综合利用, *** 生物质有机肥料,促进梨产业可持续发展。(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孙小勇)
转自:中国食品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