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茱萸红 - 特产广角 -

重阳茱萸红

转载 特产广角 1

来源:中国旅游报 作者:王保利  

  每到重阳,心里便软软地想起茱萸来。于是,急切地去登临河南云台山的茱萸峰。

 

  经过一个多月的连阴雨,云台山山色朗润,秋光在上面涂抹出深深浅浅的痕迹。风从山谷里来,拂在脸上,带着些微凉,仿佛有王维的诗句,被千百年的时光磨洗得温润了,幽幽地飘荡着。我总觉着,这茱萸峰是因了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那28个字,才得了魂儿的。

 

  沿着石阶慢慢走。眼睛是不肯闲着的,总在路旁的树丛里寻觅。心里惦着的,是那一点红——重阳时节,理应红透了的茱萸。

重阳茱萸红-第1张图片-

 

  看见了!一蓬一蓬的,就在那岩边,在疏疏的枝影间,亮晶晶地红着。那红,不是牡丹的雍容,也非桃花的轻艳,而是一种沉淀了的、实实在在的红,像用最浓的秋光凝结而成。走近些,看得更真了。那果实,椭圆形的,一颗一颗,累累缀在枝头,红得发紫,表面光滑,像孩童们欢喜时涨红了的小脸,饱满得可爱。

 

  我禁不住伸手,用指尖极轻地触了一下,凉沁沁的,带着秋露的润泽。小心摘下一粒,放在鼻尖轻嗅,一股清冽的、微带苦味的 *** 香,便丝丝缕缕地钻进心里来。这香气沉静而古老,好像能涤尽人世的烦浊。

 

  茱萸,名字里便透着一股子山野清气。它是属于重阳的,也是属于思念与祈愿的。晋代周处《风土记》里说:“九月九日……折茱萸房以 *** 头,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。”想来那时的重阳,该是一幅动人的景象:秋高气爽,人们相约登临高处,将这小而红的果实郑重地 *** 在发间,或是塞于锦绣香囊里佩在臂侧。那不仅是一种习俗,更是一种温柔的仪式。他们将对于灾祸的畏惧、对于安康的渴盼,都托付给这小小的草木了。那漫山遍野的茱萸红里,藏着多少无声的祝祷?

 

  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 *** 茱萸少一人。”诗意代代相传,不独王维的千古绝唱,其他诗人的笔下,茱萸也总是与佳节、与情思缠绕在一处。杜甫写“缀席茱萸好,浮舟菡萏衰”,是繁华中的一点寂寥;杨衡叹“不堪今日望乡意,强 *** 茱萸随众人”,是应景时的满腹酸楚;即便豪迈如苏东坡,也有“仍把紫菊茱萸,细看重嗅”的缱绻片刻。这些诗句像一颗颗露珠,缀在茱萸的枝叶上,历经 *** ,依然在阳光下闪着莹莹的光。今日来看它,不只是看一株株植物,更是在看一页页活着的、呼 *** 的文学史。

 

  正凝神间,一阵山风吹来,比先前更大了些,吹得漫山枝叶簌簌地响。那一树树的红茱萸,便在风里轻轻地、醉了一般地摇晃起来。有几粒熟透了的果实受不住这摇撼,悄然离开枝头,落在我眼前的石阶上。那一点一点的红色,像是秋日临走时印下的最后的钤记。我俯身拾起几粒,摊在掌心,那沉甸甸的红色似乎还带着枝头的温度,与风里的故事。

 

  下山的时候,我将那几粒红茱萸小心地收进了衣袋。我想,我带走的,不只是一味 *** 材,也不只是一种风雅的纪念,而是一脉悠长的古韵,是重阳日里最温柔、最红润的一颗心。

 

  世上草木万千,唯有它,年复一年,用这不变的红色,温柔地对抗着岁月的寒凉,替人们诉说着重阳节最深长的情意和思念。


标签: 茱萸 重阳

上一篇河南洛阳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

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